僧伽吒经全文
僧伽吒经全文
净土十疑论白话浅译 释净土群疑论 阿弥陀经宗要 净土女居士往生 净土探究
主页/ 佛学问答类编/ 文章正文

净土法门法师: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生出来的?

导读:净土法门法师: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生出来的? 佛问得好、问得细,佛问众生心有所念,几念?到底是几个念头?几个相?几个识?这问得好、问得细。说明什么?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生出来的,这个说出来了。这是...
净土法门法师: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生出来的?

佛问得好、问得细,佛问众生心有所念,几念?到底是几个念头?几个相?几个识?这问得好、问得细。说明什么?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生出来的,这个说出来了。这是千百年来,多少哲学家、科学家,还包括宗教家,在讨论宇宙缘起、万物缘起、生命缘起,这里面最关心的是我的缘起、我从哪里来的,这是高等科学。就在这念头上出来的。你看,佛说了,几个念头?几个相?相就是现象,物质现象,识是心理现象。弥勒菩萨说得好,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,「念念成形」,形就是世尊问的相,每一个念头都成形;「形皆有识」,每一个形都有识的,就像我们讲的电影胶卷这个幻灯片,每一个念头是一张幻灯片,它有形,投射在银幕上,它有形。形皆有识,识就是见闻觉知,觉悟的时候它是见闻觉知,迷了的时候它叫受想行识,《心经》上讲的五蕴。迷的时候叫受想行识,觉悟的时候叫见闻觉知,它是永恒的,它不生不灭。这是什么?这是真正的自己。大乘经教里面,像《华严》、《法华》里面所说的,宗门讲的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见闻觉知是你本来面目,受想行识是你迷了自性,把自性变成阿赖耶的最初的状况,也就是迷时候的本来面目,见闻觉知是觉的时候本来面目。在《华严经》上,初住以上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没有受想行识,只有见闻觉知,觉悟了。有受想行识,迷了,你没觉悟。受想行识造业,造业就有果报,这果报是什么?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。如果造的业重一点,迷得深、造得重一点就是六道轮回。从哪里来的?从妄念生的。念头没有了,好像作梦一样,你从梦中醒过来,梦中境界全没有了。梦里头山河大地没有了,梦里面芸芸众生没有了,梦里头时间空间也没有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如果我们哪一天梦醒了,首先出现的境界是六道没有了,你省悟过来,六道没有了,就是从执著里头回头了,我能够於一切境界上再也不执著了。

执著的亏大了,你执著你就得搞六道轮回。给诸位说,六道轮回没有人制造,跟佛菩萨不相干、跟上帝也不相干、跟阎罗王也不相干,跟任何人都不相干,跟什么人有关系?跟自己的念头有关系。你念头迷了,迷了,不晓得事实真相,不知道空假都不可得。佛家里面跟你讲的这些,讲得太多了,说穿了,只有名言,没有事实。老子说得好,「名可名,非常名;道可道,非常道」,你不要把名言当真,跟你讲个佛,真有个佛,那麻烦大了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;给你讲没有佛,你又执著真没有佛,那你又错了,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为什么?你总是执著。给你说空,你就执著空,给你说有,你就执著有,这就难度。执著有的众生,佛给他讲空,空破他有的执著,结果他怎么样?他有不执著,执著空。佛对执著空的人给他讲有,讲有是破他执著空,好,他空不执著了,他又执著有了,两头总得抓一头。这叫什么?愚痴。什么时候觉悟了,二边都不执著。二边不执著,又讲个中道,又执著一头,还是出不去;最后不得已,佛说了,「二边不立,中道不存」,好了,又执著二边不立、中道不存,你看怎么办?佛也摇头了,没法子。什么时候你能够不执著?

弥勒菩萨说完这话,他说了一句很值得我们省思的。

他说「识念」,念是能生,识是所生,识当然就有相,「极微细不可执持」,弥勒菩萨讲这一句话。能生的念,心就是念,极其微细,它存在的时间太短,照弥勒菩萨所讲的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,也就是说在一秒钟的时候,它已经生灭一千二百八十兆次。不可得!你要是真的聪明伶俐汉,听了这个话,放下就是。放下了,你对於事实真相就完全明白,为什么?你入这个境界。佛跟我们凡夫,跟诸位说,没有差别,差别就是人家真放得下,我们的毛病处处要粘著,毛病在这个地方。我们不能顿舍,一念顿舍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一念顿舍,惠能大师给我示现的也是一念顿舍,这是所谓上上根人,他行。没有这种上上根,那上中下三根,佛教给我们,教上根人次第舍,先舍执著,把执著放下,证阿罗汉果;再舍分别,分别放下,提升一级,你成了菩萨;最后再把起心动念放下,你成佛了。这对上根人来讲,放下分三个层次。对中下根性的人没有办法了,中下根人痴迷最深,他放不下。那怎么办?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他老人家所用的方法,是让学生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用这个办法,八万四千法门只能学一门。

文摘恭錄—大方廣佛華嚴經(第二O九六)2010/2/1 檔名:12-17-20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