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伽吒经全文
僧伽吒经全文
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
主页/ 佛教因果定律/ 文章正文

净土法门法师:念阿弥陀佛是修无上深妙禅

导读:净土法门法师:念阿弥陀佛是修无上深妙禅 「故《大集经》曰: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即无上深妙禅也。」这句话是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讲的,诸位就要细心去参究,念佛不如禅吗?诸位好好想想,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,...
净土法门法师:念阿弥陀佛是修无上深妙禅

「故《大集经》曰: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即无上深妙禅也。」这句话是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讲的,诸位就要细心去参究,念佛不如禅吗?诸位好好想想,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,从佛灭度开始算起,第一个一千年叫正法时期,人根淳厚,持戒就能成就,依著戒律修行就能证阿罗汉果。到第二个一千年,人的根性慢慢就钝,持戒不能成就,要修禅定。像法时期,就是相似,没有以前那么真,禅定成就的。佛法传到中国,正是像法的开端,佛灭度后一千年,第二个一千年,佛法传到中国来,所以中国的禅宗特别兴旺,这《大集经》上说的。释迦牟尼佛的预言兑现了,修禅定能开悟、能证果。可是再过一千年,三千年之后,入末法时期,我们现在是末法时期,而且末法,末法一万年,已经过了一千年。人的根性愈来愈钝,修禅不能成就,用什么方法?念佛,末法一万年,念佛成就。我们想一想,我们这个时代的人,戒不能成就,禅不能成就,念佛能成就。这就像害病一样,正法时期的人病很轻,戒律一治他就好了;像法时期的人害的病就严重,戒律这个药没效,用禅定这服药,行,能帮助他;末法时期,病入膏肓,没救了,戒律的法、禅定的法都不行,念佛能救。你说哪一服药厉害?还是念佛,念佛才是无上的妙宝,能救末法众生,要是像法、正法遇到的时候,他能不成就吗?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劝导他的父王,佛为父王说什么法?说念佛法门。那是正法时期,佛在世,他不教他别的,对他父亲教念佛法门,求生净土。

我们要细心、冷静的观察,才知道这个法门超胜一切法门,无量无尽法门当中,它排名是第一。因此,乾隆年间,慈云灌顶法师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注解上他说的,我们如果遇到大灾大难,所有经教法门都救不了,都没有效果,最后还有一门决定得救,这一门是什么?老实念佛,这一句六字洪名能普度一切灾厄,比什么样的经忏佛事效果都殊胜。可惜宣扬不力,社会大众知道的人很少,他们遇到灾难,去拜忏,拜梁皇忏、拜水陆忏,水陆法会。灌顶法师告诉我们,如果这些忏仪都收不到效果,念佛能收到效果。所以我们才知道,中峰禅师他编集的《三时系念法事》,那是什么用意?所有忏仪都失掉效果,这个东西行,念佛,以《弥陀经》、一句佛号为主!所以这句佛号用禅来说,是无上深妙禅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 (第二六七集) 2011/2/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02-039-0267

【经云,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】

这两句经文非常明显。禅是什么?在佛法当中,许多人晓得佛教有禅宗,但是究竟什么叫禅?很少能把它讲清楚,於是对於佛法产生误会的人自然就在所不免了。禅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,直接翻它的意思,有「静虑」的意思,静是安静,虑是明了。如果只静下来,外面事情一无所知,都不明了,这不是禅,那是定,那不是禅。禅是什么?虽然是定,定中他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才是禅。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如如不动是定,不取於相是禅。不取相并不是对於相一无所知,对於所有一切现象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决定不染著,这个叫禅。

念佛何以说是禅?不但是禅,而且是『无上深妙禅』。无上深妙禅,这个意思就很深了,就不是普通的说法。它就像《楞严经》上讲的首楞严大定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师子奋迅大定,如来果地上的禅定,这才是「无上深妙」。妙在哪里?妙在它没有出入,禅定有出有入这就不妙。没有出入,所谓行住坐卧都是禅定,这个禅就妙,无时无处不在禅定当中。这个意思搞清楚了,我们再细细观察念佛人。念佛,心里面只有一句佛号,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这是禅;念佛人身心世界万缘放下,那是定。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说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诸位想想,这是不是无上深妙禅?觉明妙行菩萨说不夹杂、不怀疑、不间断,不夹杂、不怀疑是静,不间断里面是虑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这才知道,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甚深的深妙禅。有许多人不知道实际的情形,误以为念佛不如参禅,他不晓得念佛是深妙之禅,比一般参禅的功夫高明多了。这个绝对不是我们修净土的赞叹净土,不是的。

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(第四十五集) 1996/4 美国圣荷西 档名:02-031-0045

「故《大集经》曰」,这两句话很重要应当好好把它记住,这两句《大集经》上经文,「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即无上深妙禅」。我们念佛还得去参禅吗?有人说「有禅有净土,犹如戴角虎」,他想当戴角虎,修了净土还去搞禅宗。不知道这个戴角虎是永明延寿大师讲的,你要想他那个时代社会风气是什么?他为什么讲这句话?是因为那个时代禅的风气太盛,大家都学禅,一窝蜂学禅,他看到了学禅不能成就,但是又不能说,说出来他不服。就顺著他,禅好,很好,如果再加上净就更好,是这个意思,叫学禅的人再加净,不是叫学净的人加禅,别搞错了,因为什么?他念佛,将来禅不能成就,净这边可以成就,说话用意在此地。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学禅?释迦牟尼佛《大集经》上告诉我们,念佛原来是无上深妙禅,那还有什么话说!

净土大经科注 (第二0四集) 2012/2/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204

念佛法门无比的深妙,这是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说的:「若人但念阿弥陀佛,是即无上深妙禅。」念这个佛号不但是禅,释迦牟尼佛说的,无上深妙禅,这个话是真的。所以这个法门诸佛赞叹;修学这个法门,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守护。我们在这些年当中,很明显的觉察到这个事实。我们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讲经,讲其他的经论,包括讲《华严经》,都比不上讲《无量寿经》法缘殊胜。这是什么原因?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,这是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拥护,所以讲这一部经的法缘特别殊胜。我自己讲经四十年深深体会到,太明显了。诸佛护念,正因为这个法门是无上深妙禅,如来心心相印,祖祖心心相传,就是这个法门,比《楞严经》上讲的奢摩他、三摩地、禅那还要殊胜。这个道理太深了、太难懂了。

大乘无量寿经 (第九十四集) 2000/7/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:02-034-0094

所以坐禅这个坐不一定是指打坐,是取这个字的意思,坐是什么?坐是不动,坐在这里就不动了。不是身不动,身都不是我,它动不动有什么关系?重要是心不动。所以大乘经里常讲「行住坐卧皆是禅」,你走著,住是站著,坐著,躺在床上睡著,全是禅,心不动,心住在一个境界上。我们今天坐禅,就是心住在阿弥陀佛上,行住坐卧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,你就在禅定当中。这个禅,释迦牟尼佛赞叹,在《大集经》上,佛说「持名念佛是无上深妙禅」,这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。禅在大乘,一般说比别的法门都高一等,念佛是无上深妙禅,比禅又要高一等。

「具曰禅那」,中国人喜欢简单,把尾音省掉,就用这禅字,意思是「静虑」,静是清净心,制心一处这是静,所以它是止;虑,它是观。他的心不是死的、不是空的,他有境界,你就守住这个境界。我们念佛人境界,就是一句名号阿弥陀佛,或者是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。一切时一切处,你念念守住这句名号,不允许任何杂念夹杂在里头,你念佛功夫就成就,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保证,决定得生。这个时候念佛,一念相应一念佛,跟阿弥陀佛相应,念念相应念念佛,这叫会念。大多数人不会念,口里念佛,还有很多很多的杂念在里头,一会儿想东,一会儿想西,把念佛的功夫完全破坏了,自己不知道,自己还认为我是念佛人,我天天念佛,我每天念佛多少万声。不晓得多少万声里头有怀疑、有夹杂,破坏了,那种念佛就不是禅。如果念佛专注这一念,没有怀疑、没有夹杂那是禅,那种念佛就是世尊所讲的无上深妙禅。所以要懂得禅的意思。大乘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全部都是修禅,就是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修禅,修静虑、修思惟修,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,为什么?都能得禅定,都能开悟,都能明心见性。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,所以修学就有难易的差别,许多差别。阿弥陀佛为普度众生,他提出一种方法,持名念佛,这个方法容易、简单,什么人都能修,而且无比的殊胜,只要如法,如理如法它就是无上深妙禅。如果念佛夹杂那就不是禅,禅里面不许夹杂、不许怀疑。不怀疑、不夹杂就是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就是无上深妙禅,我们的一心就住在名号上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 (第三六五集) 2011/4/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02-039-0365

知识跟智慧是两桩事情,知识是从外来的,智慧是从内求的。内求,最重要的是禅定。大乘佛法修禅定,八万四千法门,门门离不开禅。净土宗念佛也是禅,《大集经》上佛说了,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。换句话说,八万四千法门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,修什么?修禅定。修禅定的方法非常多,得到禅定叫三昧,无量三昧,无量法门。

修学最重要的,禅是什么意思?佛在经上常说「制心一处」,这就是禅,《弥陀经》上讲的一心不乱,是禅定。所以一心不乱有三等,最浅的是功夫成片,应该是一般修净土的人,能够如理如法,都能到这个境界。到这么一个境界,往生就决定有把握了,这个不难修。第二个,第二类的是事一心不乱,这比较不容易,现在一般人可能达不到。事一心不乱是断见思烦恼,这个功夫等於阿罗汉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,他不在同居土,功夫成片往生同居土。理一心不乱,这最高的,理一心不乱跟禅宗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是同等境界。我们在禅宗里面看到六祖惠能大师,他所证得的境界,在净土宗就是理一心不乱。所以佛法修学的枢纽是禅定,禅定修学基本的条件是放下,如果放不下,你的心怎么能得定?统统放下了,一个妄想、一个杂念都没有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,这就成佛了。释迦牟尼佛三十岁,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,大彻大悟,就是这个境界,惠能大师所证得的也是这个境界,境界是相同的,这是佛为我们示现的。

净土大经科注 (第四0九集) 2012/7/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02-037-0409

「莲华藏世界」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。禅、净、密、教是一,《华严经》上说的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即是四,四即是一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,最后归宿肯定是极乐世界。生到华藏世界,文殊、普贤这两位大士再带著大家往生极乐世界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的,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那是对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的。「又《金刚顶经》曰,唯此佛刹,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藏。」这是把禅跟密都讲到,禅的归宿是华藏,密的归宿是密严,「皆表极乐即密严、华藏,皆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,金刚自性清净所成。」到这里可以说都说清楚了,我们有没有听懂?这是关键。我们有没有真正体会得?真正体会得,就断疑生信,死心塌地一向专念。我们念佛就是参禅,我们念佛就是念咒。禅跟密在面前,我还动不动心?不动心,知道我的成就就是禅的成就,就是密的成就。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说的,念佛法门就是无上深妙禅,这释迦牟尼佛说的。

从原理上来讲,全是放下。你参禅,不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,你怎么参?诸位要认识那个参字,参是什么意思?离心意识叫参。心是起心动念,意是末那,执著,识是第六意识,分别,怎么参禅?放下起心动念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叫做参。密也不例外,三密相应,口念咒,意观想,手结印,用这种方法,它的目的也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一个道理,用的手段不一样。净宗用一个发菩提心一向专念,还是得放下。

但是你要晓得,禅跟密不放下,你决定入不了它的境界;可是净土宗这就方便了,占了大便宜,我没有能完全放下,放下一点点,就能往生。它叫带业往生,禅没有带业的,密也没有带业的,只有净宗准许你带业。禅,功夫成片没用处,还得搞六道轮回。到事一心不乱,你才能证阿罗汉果,超越六道。还有四圣法界,得慢慢修。唯独净宗,功夫成片就能往生。事一心、理一心,凡夫不容易得到,可是功夫成片,凡夫个个都能成就,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?你肯干,没有一个人不能成就。功夫成片是什么?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全都没有了,叫成片,一片。阿弥陀佛之外,还有别的念头在,不行,这你往生时没有把握。那临终时候看运气,这就是什么?缘分,关键是在临终一念。功夫成片,临终一念你有把握,平常已经练成,没有杂念了。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,这你临终时候决定有把握。临终走示现什么样子走?那是你的缘分。这些样子都是给众生看的,给别人看的,与自己不相干,无非是帮助别人生信心,提正念,加强他们对净宗的愿望,如此而已。所以临终走的时候,是站著走、坐著走、吉祥卧,全凭缘分,你统统都能做得到。这些事情我们都亲眼见过,不是假的。

净土大经解演义 (第三一一集) 2011/3/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:02-039-03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