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伽吒经全文
僧伽吒经全文
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
主页/ 佛教基础知识/ 文章正文

仁清法师:愿是一种力量牵引的力量缘是条件

导读:仁清法师:愿是一种力量牵引的力量缘是条件 “其下辈者”,下面这个,“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欲生彼国”,还是一个愿,如果没有愿的话,你积累很多的功德和福报,那很难去往生到西方。确确实实我们现在...
仁清法师:愿是一种力量牵引的力量缘是条件

“其下辈者”,下面这个,“十方世界诸天人民,其有至心欲生彼国”,还是一个愿,如果没有愿的话,你积累很多的功德和福报,那很难去往生到西方。确确实实我们现在有一些高僧大德临终的时候往生到弥勒净土,弥勒净土,我们非常熟悉的西游记的唐僧,他的真实身份是唐玄奘,唐玄奘取经、翻译经典、弘扬佛法,留下了很多很多翻译的经书,他临走的时候是往生的弥勒净土。这个是他的愿和他的缘,这两条非常重要。

所以说我们往生西方离不开愿,一个是愿,一个是缘。愿是一种力量,缘是条件,这个要知道,这是非常通俗讲的。这两个词在佛教经典当中讲的话很复杂,愿是一种力量,牵引的力量,缘是条件。打个比方,你开了一辆大奔,和你骑一辆摩托和你骑个自行车,那就是缘。这属于条件,你是想去北京呀,还是到上海去呢,那就是愿了。佛法很多高深的东西,如果我们把他吃透的时候,就没有离开我们的实际生活,我们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佛法灵活的体现,这是大家必须要知道的,佛虽在西方,佛法的原理就在我们当下。

“其有至心欲生彼国者”,下辈的这些,“假使不能做诸功德,当发无上菩提之心”,这里说下辈呢就是不能做功德的人,也不能出家,也没有大行功德,也没有“悬缯燃灯”,也没有“饭食沙门”、“散花烧香”等等,“起立塔像”,统统都没做,“不能做诸功德”,但是呢,“当发无上菩提之心”,还没有忘掉发菩提之心和愿往生的心,“一向专意”,就是念阿弥陀佛,这是他的行持,这是法门相应的一种手段,和往生西方相应的一种手段,“乃至十念,念无量寿佛”。

“乃至十念”为什么在这儿提出来了?

一方面是说的阿弥陀佛的接引本愿,他的条件不多,只要你虔诚,条件具足,在临终的时候正念不失,阿弥陀佛就能显现,就能接。为什么在下辈的时候乃至十念?因为这种人也没出家也没大行功德,你只要念,哪怕念他就是个比较低的条件了,“乃至十念”,哪怕是你临终正念不失,能够念十句的话也是可以的。

而在后面还有一句,“若闻深法,欢喜信乐,不生疑惑,乃至一念,念于彼佛,以至诚心,愿生其国”,就是此人临命终的时候“梦见彼佛,亦得往生”。“梦见彼佛,亦得往生。功德智慧,次如中辈者也”,就是到了下辈,功德和智慧就比中辈差了。

为什么提到功德和智慧?这个非常重要!为什么不提其它的,它的衣服呀,他的饮食呀,他的国度呀,他的子民呀,甚至是他的教化众生呀,甚至是他的神通呀,为什么不提?提到功德和智慧这是非常重要的。功德和智慧,我们知道净土法门是一个大乘行法,大乘行法的最终结果是佛果、佛地,这个佛果佛地他的圆满具足的标志就是智慧具足和福德具足。

智慧具足呢,他是成的佛的法身,福德具足是成的佛的色身。法身,就是我们说的那个如来藏性,如来藏性是说的心识的空性。心识的空性这个是有情众生才有的。福德具足呢是色身。色身是什么,就是说佛的报身和化身。当我们成就佛果的时候,成就的佛的法、报、化三身。如果没有智慧的具足,法身不圆满,不成就。如果没有福德的具足,那么报身和化身没有。

在这里展开一点,根据经上讲阿罗汉他不具备色身的相好,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阿罗汉那些画册呀,有的长得很稀奇古怪。到了辟支佛就有一部分相好了,因为辟支佛他修福德,要比阿罗汉修福德多,到了佛就是福德和智慧两足尊,两足尊就是佛的意思。

所以说,经上只要提到功德和智慧,中辈的不如上辈,下辈的不如中辈,就是这个意思。相当于说你是上辈的离的佛果近了,中辈的就差一点、远一点,到了下辈的离佛果更远,就这么简单。这一段呢很简单,也很明了,就是《佛说无量寿经》卷下。刚才列那个表呢,真正我们想讲的是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当中的,《观无量寿佛经》当中讲得比较详细。

——摘自仁清法师《念佛你登几品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