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伽吒经全文
僧伽吒经全文
僧伽吒经全文 僧伽吒经译文 僧伽吒经注音 僧伽吒经讲解 金刚经
主页/ 僧伽吒经讲解/ 文章正文

僧伽吒经全文讲解第三卷

导读:【僧伽咤经】第三卷讲解 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何因缘故如来出世。】这时,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如来是什么因缘而示现出于世间呢?药上菩萨向佛请法的隐含法义为今日道场中闻法大众,皆...

【僧伽咤经】第三卷讲解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何因缘故如来出世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如来是什么因缘而示现出于世间呢?

药上菩萨向佛请法的隐含法义为今日道场中闻法大众,皆是往昔与佛因地行菩萨道时结善因缘并受其教化增长善根的众生,这些众生早已脱离生死证得十地菩萨品位,如来您为什么还示现出于世间呢?释解佛经,就是将佛法深义的潜台词讲出来,使闻者更加明白、理解真实义。在世间学问中,也常思考一些纠结的问题;如人初生时就意味着面临死亡,那还生人干什么呢?其实在人生与死过程中,除须尽因缘上的责任外,还须尽物质与文化上包含人类本身传承的义务, 绝不是简单的一生一死。每个人在家庭和社会的各自因缘角色及其作用,都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合理性。同时,包含自然界一切动植物及生物等,也都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合理性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为令众生多闻具足。是故如来出现于世。如来出世开甘露法。若如来出世则知一切法。以方便故。知世间法出世间法。知世间智出世间智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应知,为使众生能得多闻佛法,具足闻法因缘,依此缘故如来出现于世,开甘露法润泽众生心田。唯如来出世能明了知一切法,才能以方便智慧,依因缘教化众生,证知世间法与出世间法,了知世间智与出世间智。

为使众生能得多闻佛法,具足闻法因缘;与佛为一大因缘故出现于世,为使众生开、示、悟、入佛知见是同一法理。多闻具足,为闻法因缘;即使众生开、示、悟、入佛知见。佛知见,为明了一切法;即知世间法与出世间法,知世间智与出世间智。世间众生,须依世间法修行,才能证悟世间智;再依世间智观察世间法不了义,再依世间法修行出世间法,才能证悟出世间智为究竟。若再讲明白一点,佛为一大因缘故出现于世,即为怜愍无余记与有余记众生;如《大日经》云,“非为一众生故如来成正等觉亦非二非多。为怜愍无余记及有余记诸众生界故。如来成正等觉。”无余记众生,为值佛住世,于佛前授记;如某人于某劫中当得作佛,佛号某如来,国土眷属等;既以明了授记,又以终了授记。有余记众生,为某佛住世时为汝授记;如佛说若我在世或灭度后,有见闻大乘经一句一偈能欢喜信受者,我皆为授无上菩提记。今生有因缘值遇佛法者,都是于过去世中与佛结有善法因缘,曾种善根。以此应知,不能闻信佛法者,为因缘尚不具足,为善根尚不成熟,一点也不足为怪。

【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世尊知何等法。】

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如何理解如来了知一切法义理呢?

世间法,是佛法与魔法并存,净行与染行同在;修行人如何择法净行是一大难题,理论上能分的一清二楚,而实际上又难解难分,二者一交一 织在一起,与身心业一习一 、生死利益等攸关。一切法以世间法为基础,出世间法蕴藏在世间法中;修行人若离开世间法,则无出世间法,更无世间智与出世间智。修行人在未得证悟智慧状况下,唯有多闻佛法,才能开启世间智,理悟出世间智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药上。如来知正法智。药上。以是智故总摄一切法。药上。若众生闻如来出世信法者。此是第一利益。药上。譬如有人出行治生。为得利故将千人众担负金宝。彼人父母告其人言。子善谛听。此金宝者是他之物。汝好守护莫使亡失。其人持宝未经多时自纵放逸。所持金宝悉皆散失。是时彼人忧箭射心。羞愧惭耻不能归家。时彼父母闻已忧愁悲泣而说此言。我等生此恶子。但有子名生我家内。财物悉皆散失。令我等贫苦。为他一奴一僕绝望而死。子闻父母既丧亡已亦绝望死。如是如是。药上。佛说此法。于我法中无净信者。彼无所望。临命终时。为忧恼箭射心而死。如彼父母。为彼金宝绝望忧恼。如是药上。于我法中无净心者。临命终时受诸苦痛。先福受尽彼不种善。临死时至忧恼箭射。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受诸苦痛。作如是言。谁救济我。令我得离地狱畜生饿鬼之苦。又如父母告其子言。未来病苦。病有死苦。汝等得解脱时见行识生。身受苦痛遍体燋恼。自观已死眼不见色。耳不闻声。四支皆痛必归于死。遍体顽痴犹如木石无所觉知。子答父母语言。莫作是语。令我怖畏。观身无热。亦无馀病。唯见死怖。我当归谁。谁救济我。父母若天谁能救拔。父母答言。祭祀天神必得安隐。子答父母。当速祭祀以求安乐。速至天祠问守庙人。时彼父母到天祠中。烧香求愿守庙者言。天神嗔怒。须杀羊杀人以用祭祀。汝子可脱。尔时父母自思惟言。我等云何我既贫穷。若天神嗔我子必死。若天神喜必得大恩。时速归家尽卖家财得羊一口。複语馀人。且贷我金十日相还。若无相还我身当为君作一奴一僕。其人得金诣市买人。所买之人不知当杀以祭天祠。病人父母愚痴无智竟不至家。直诣天祠语守庙者。汝速为我设祭天祠。尔时父母自一杀羊杀人然火祭天。然后天下告彼父母。汝等莫怖。我护汝子令得安隐。尔时父母踊跃欢喜作如是言。天神与我大恩令我子差。时彼父母欢喜还家见儿已死。尔时父母见子死已生大愁恼。忧箭射心绝望而死。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近恶知识亦複如是。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是众生堕于何处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。善男子。莫问是事。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愿佛慈悲说如是人堕在何处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汝今谛听。其人母者堕于大叫地狱之中。其父堕于众合地狱。其子堕于火烧然地狱。守天庙者堕于阿鼻大地狱中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药上菩萨应知,如来了知正法智慧。以了知正法智慧的缘故,总摄一切法。若有众生闻如来出世,修行供养,信受法义,得世间第一利益。比如有人出行营理生意,为获得最大利益,故将千人所集金银珠宝带在身上,其人父母嘱告说,儿子你听好了,如此金银珠宝,皆是他人贵重之物,担负责任重大,要好好守护,不要使之丢失被盗等。其人执持财宝未经多时,自然纵一情 放逸,将所执持财宝尽皆散失;其人忧箭射心,羞愧惭耻不能归家。此时其人父母听闻消息后,也忧愁悲泣而这样说,我们夫妻生此恶子,在我家内白白养活这么大,太不成器,所作一事无成,还将财物尽皆散失,让我们丢尽颜面,遭受贫苦。其人父母为他人作仆佣,在生计绝望中忧恼而死。其人听闻父母丧亡的消息后,当即也在绝望悲痛中死去;佛说此经法门,于如此法中若不能生净信的人,其人如散失财宝人一样无所希望,临命终时也为忧恼利箭射心而死;又如其人父母,为其子散失财宝,绝望忧恼而死。药上菩萨应知,就是这样,于如此法中若不能生净信的人,临命终时受诸苦痛,先福受尽,不种后善,临死时至,忧恼箭射,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受诸苦痛。到那时大声叫喊,谁能救济我,让我得离地狱畜生饿鬼之苦。再比如父母告知其子说,人于未来身有病苦,病有死苦,死时识生,自观身受苦痛遍体焦恼,眼不见色,耳不闻声,四肢皆痛,必归于死,遍体顽痴犹如木石无所觉知。听到这里,其子回答父母说,请不要这么说话,让我怖畏;我现在观身无热,虽无余病,唯见死怖。我若死时,当到哪去,谁救济我,天能救拔我吗?父母告知其子说,祭祀天神,必得安隐。其子回答父母说,当速祭祀天神以求安乐,速去天祠问守庙人是否可行。此时其人父母来到天祠中,烧香求神许愿。守庙人说,天神嗔怒,须杀羊杀人,用以祭祀,你子可脱离病难。这时,其人父母思惟自言,我等该当如何,我等现在贫穷,若天神嗔怨,我子必死无疑;若天神喜,必得大恩。如此想后,速归家尽卖家财得羊一口;又向他人借贷金银,诚诺十日相还借贷;若无能力相还时,我当身为君作仆佣;其人得金又来集市买人,所买之人不知当杀以祭天祠。其人父母愚痴无智,竟不至家,直至天祠,对守庙人说,你速为我设祭天祠。其人父母亲自一杀羊杀人,然火祭天。然后天神告知其人父母,你等不要惊怖,我护佑你子使得安稳。这时,其人父母踊跃欢喜这样说,天神予我大恩,使我子病愈。当其人父母欢喜还家时,见儿子已经死亡。其人父母见子死后,生大愁恼,忧箭射心,绝望而死。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应知,亲近恶知识就是这样结果。

正法智慧,为白法、净法、妙法智慧;即了知一切法,或通达一切法义。

总摄一切法,为于色蕴、意处、法界诸处,唯摄自性,不摄他性。若摄心法,有四事摄,为布施摄、爱语摄、利行摄、同事摄;有六度摄,为以布施摄贫穷,以净戒摄毁戒,以忍辱摄嗔恚,以一精一进摄懈怠,以禅定摄乱意,以智慧摄愚痴。

若有众生闻如来出世,修行供养,信受法义,得世间第一利益。世间第一利益,为解脱生死绑缚,获得常乐我净。与此相反,若有众生闻如来出世,不能修行供养,不能信受法义,佛用二种比喻寓其法义;其一纵一情 放逸自损损他德本,既害父母又害己身;其二亲近恶知识信受邪法,自毁福资,造作恶业,于事无补,杀他自一杀。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如是众生堕于何处。】

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这样的众生命终时堕于何趣呢?

不能信受佛法者,人本位时受魔法摄,纵一情 放逸;临命终时大声叫喊,谁能救济我,为时已晚。受魔法统摄而不能知,为愚痴无智;纵一情 放逸而不自省,为贪欲无厌;堕于何趣而不自主,为业一习一 因果;谁能救我而无依止,为生死轮回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。善男子。莫问是事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最好不要问这样的事。

佛法妙义在于证悟,不在言说。佛法妙义在哪里呢?十方诸佛与大菩萨法光明尽虚空遍法界,以电磁波光流的形态存在,显高能量、高清晰、高分辨、高识别、高智慧的无相功用,于一毛端可见十方诸佛,于方寸间可观十方世界,为一真如法界实相。众生思维念佛的脑电磁波光太弱,所发信号不强,又多被魔王所发电磁波光流干扰流屏一蔽 ,还干扰念佛众生身心使之不能安稳,不能与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法光明流一交一 汇融通,反而念佛众生业一习一 成流与魔法流一交一 汇融通。众生心识清净念佛的心电磁波光可形成流,所发信号抗魔王所发电磁波光干扰流能力强,与十方诸佛与大菩萨法光明流一交一 汇融通,故念佛成片。念佛成片,为心识清净念佛与意根觉知念佛一体,由一化十,十化一百,如此N次方递增;既如头罩大圆球,一圈一圈向外扩展入无尽虚空;又如静水投石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十方诸佛接引的念佛人,是心识清净念佛的心电磁波光形成流,与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法光明流一交一 汇融通者。十方诸佛与大菩萨的无相功用,能尽观一切众生心行,明辨一切众生个体善根,了知一切众生业一习一 因缘,故不误不舍一净行众生。欲求往生佛净土的人,只有静坐禅行一心不乱,增强清净念佛所发信号,抗掉魔王干扰而入十方诸佛与大菩萨法光明流;否则,近在眼前不得入,受魔法掌控而不知。我将证悟所知,用现代人最能领会的普遍接受的语言词汇,加以形容描述;若到经典中寻找出处,恐难找到。本来佛法不在语言文字上,也无一法可说,更无一字可立;众生身心被根尘所障,无法用心灵沟通而一交一 流知见,只能如此画蛇添足。

【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愿佛慈悲说如是人堕在何处。】

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唯愿佛慈悲我等大众,说出如此行作之人命终堕在哪里呢?

不能信受佛法者,心无正知正见,身随欲一望 走,心随妄想行,在自然法则中执着自然法放不下,在因缘法则中执着因缘法想不开。为达到满足需求的目的,恣情放逸跟着感觉走,追逐名闻拼尽全力,谋取利养使尽解术,杀盗一婬一妄无所不作,吃喝嫖赌无所不贪,养成业一习一 自为高大,造作不善感觉良好等。人生百态各种各样,许我做不许你说,谁说实话道出真相,就跟谁急,是与我过不去,必须斗争到底而后快。以此缘故,佛说最好不要问这样的事,一些众生不乐听闻,若生谤毁又增堕落。但为救度众生慧命,又不得不说;否则,一个也不能出离生死苦海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汝今谛听。其人母者堕于大叫地狱之中。其父堕于众合地狱。其子堕于火烧然地狱。守天庙者堕于阿鼻大地狱中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仔细听闻,其母堕于大叫地狱中,其父堕于众合地狱中,其子堕于火烧然地狱中,守天庙人堕于阿鼻大地狱中。

守天庙人,为恶知识,又作恶友恶师;即说恶法与邪法,使人增长恶心、播种恶因、培植恶德、造作恶事、结下恶果,堕于恶道或陷于魔道。菩萨行人,对舍离恶知识而亲近善友之人,方可为其说法。菩萨行人,于其恶象心无怖惧,而于恶知识则生畏惧之心。恶知识有六恶处;一是方便生欺,用尽种种欺诈手段;二是好喜屏处,说话办事喜好藏着掖着不正大光明;三是诱他家人,明里说好话暗地下毒手;四是图谋他物,假仁假义而真盗真取财产;五是财利自向,行事万般只占便宜不吃亏;六是好发他过,不能宽容于人或把人往坏处想、往死里整。恶知识常以四事为友,即饮酒时友、博戏时友、一婬一逸时友、歌舞时友。恶知识常以十法欺人;即异学、异见、别解、别行、妄语、妄知、假仁、假义、图名、图利。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彼枉死人生于何处。】

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被杀祭天枉死之人能往生在哪里呢?

枉死,为不是寿终正寝之人,而是由于自一杀、灾害、战乱、意外、谋杀、被害等,含冤而死亡的人。枉死之人中,自一杀者业重,要到枉死城受苦报。灾害、战乱、意外枉死之人,随业一习一 受报。谋杀、被害冤屈而死的人,要到枉死城等待平反昭雪,再入轮回随因缘应报复仇;或中一陰一身要等到害死他的凶手死亡被拘拿到一陰一间审桉之时,亲眼看到凶手受到苦刑,心中的忿恨才可消除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彼枉死人生于三十三天之上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被杀祭天的枉死之人往生于忉利天之上诸天中。

祭天,为古代民俗,在民间为上报天恩下祈福佑而采用的一种祭祀活动。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祭天活动,为周代祭天。正祭之日,是每年冬至那天。地点,选择在郊外圆丘、方丘的地方为祭坛,古人认为天圆地方,故也称为“郊祀”。祭天程序严格,尤其忌讳“秽气”,所有参与成员和用于祭祀的物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“除秽仪式”,以保持祭天族群的纯洁性和神圣性;如祭天器物洁净专用,祭天用的“神猪”专门喂养等。这种民俗,流传较广的在纳西族、藏族、白族居住地区。

【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彼枉死人何因缘故。生于三十三天之上。】

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这种枉死之人是因为什么缘故,能往生于忉利天之上诸天中呢?

事物不合常理,则让人生疑。缘故可使常理发生变故,使事物发展进入另外一种常理,也符合事物变化常理。生疑是人在探求所发生的变故,摸索另外一种事物发展变化常理。修行人是在用自己的身心,探求摸索佛法运转的法理轨则;平常人是在用自己的身心,探求摸索科学的法理规则。修行人可探求到宇宙人生真相,可摸索出解脱生死之道,可获得自在往来一切世界的神通力,可进入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,还可安立法理轨则及超越法理轨则又不破坏法理轨则,还可分身示现生命现象及超越生命现象又不破坏生命现象。平常人可探求到事物发展变化的理相,可摸索出主客观内在运动规律之路,可获得改变世界的知识力,可进入物质的精神的崭新世界,还可利用法理规则及顺应法理规则又受法理规则束缚,还可轮回生命现象及苦集生命现象又在生命现象欲求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汝今谛听。彼人临死时。起一念净心归依佛陀。以此善根当六十劫。受于三十三天之乐。八十劫中自识宿命。所生之处离诸忧恼。生生之处离诸忧恼一切苦灭。药上近恶知识。不得入于涅槃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仔细听闻,这种枉死之人面临死亡时,生起一念净心皈依佛。以此善根,当于六十劫中受于忉利天之乐,于八十劫中自识宿命,所生之处离诸忧恼,生生之处一切苦灭。药上菩萨应知,亲近恶知识者,即便修行也不能证得入于涅槃境界。

这种枉死之人,通常是不能直接往生于诸天中,应受心中的忿恨之念牵引入枉死城。心中忿恨之念消除后,再能入轮回往生于各道中。而这种枉死之人面临死亡时,明知必死,顿时身心一切放下,心中生起一清净念,相续不断称念南无佛。能心生清净念者,既有往昔因缘,又有今世善根,善根因缘和合,才有遇恶因缘能及时转境,改恶报应为善生诸天。佛如此比喻,显示平常人,若临命终时能遇善友开示及时转境,或自心中能清净念佛,也能改恶堕入为善生诸天。

【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众生不能入于涅槃。】

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亲近恶知识者,为什么修行也不能证得入于涅槃境界呢?

亲近恶知识者,即便修行也受逸一习一 熏染,间杂业生不得清净行;从而修而不一精一,行而不进,影响道业,故应远离。但在实际生活中,却是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啥人找啥人;亲近恶知识者,本身具足恶因缘,往昔善根间杂。同时,恶知识者常以伪善面目出现,假似真情动人,鱼目溷珠难辨,故常有追名相、顺风走、随众心,善知识从而远离,自我闭塞多闻智门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欲求涅槃者。当勤一精一进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修行人欲求得入涅槃,应当勤行一精一进。

现在一些寺庙比较冷清,香客与访禅问道者逐渐减少。究其缘由,除假僧尼、高价香、诸染行外,还有得道高僧少,缺少有证悟智慧的僧人;还有一座寺庙十几名或几十名僧人,相互指责,相互贬低,上下不和,是非不断;还有一些僧人轻慢在家二众,若遇参访者不好答解惑,甚至起码的礼貌尊重都不能做到,粗言高声吆喝强令等;若遇在家人讲法,不分青红皂白心先反感,喧嚣白衣讲法不能听闻等。在家人不敢上庙,怕受骗上当白花钱,怕烧香供佛不慎引出鬼;在家人不敢讲法,怕给戴上邪师的帽子,怕弘法不成反遭殃。诸多现象溷淆在一起,如闻惊雷听巨响,在家二众由此而渐离僧众,是一些魔子魔民穿着袈裟在活动灭佛;弱化在家二众弘法功用,使之失拥护者,是在折毁寺庙。如此现象,不应顺其发展而熟视无睹,应引起诸山丛林重视,加强导化自律,塑造良好形像,促进四众和合相敬,佛事当然兴盛。就如当下有些寺庙,法事兴隆,正法住世,四众和合,香火旺盛。

【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名一精一进。】

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如何理解一精一进法义呢?

现代与后世,将佛学经典流传保存,在家人得法受戒等,须代代僧众身心付出,须各座寺庙承担责任义务。千百年来,无数大德僧众艰辛努力,默默地承载着佛陀家业,为当世与后代支撑着佛学一片天地,使佛学经典躲过无数劫难,才有今天听闻受教与保存流传;也为在家二众起到了身行的典范,树起了心中的丰碑。各座寺庙是四众和合演唱梵音的舞台,也是佛事、法事、僧事的活动场所,院墙里的人与院墙外的人虽相上有别,而同心向佛彼岸无别,佛法义理普润众生受益无别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。善男子。一精一进者名须驴多波帝。逆流之果名一精一进处。娑吉利陀伽弥果名一精一进处。阿那伽弥果名一精一进处。阿罗诃果名一精一进处。波罗提迦佛陀果名一精一进处。缘觉之智名一精一进处。菩提萨埵名字。菩提萨埵地果。名一精一进处。药上。如是等处名一精一进处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应知,一精一进者为证得七返生死的须陀洹人,以此类推为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。与此相对应的逆流一果阿罗汉为一精一进处,二返生死的斯陀含二果阿罗汉为一精一进处,不来阿那含三果阿罗汉为一精一进处,应供、杀贼、不生四果阿罗汉为一精一进处,独觉辟支佛果位为一精一进处,辟支佛的缘觉智慧为一精一进处,菩萨的名字与菩萨品地果位为一精一进处。药上菩萨应知,能证得不同道果是修行人的一精一进处。

修行人一旦证得不同道果,次第实知佛法义理真谛,身心才不顾一切真行一精一进,为法忘躯,护戒舍躯,一刻不敢懈怠,一时不能放逸,与有限人生时间赛跑,与无常生死全力博斗。平常人无法理解证得不同道果修行人的心态,无法领会其境界,无法晓知其智慧,无法享受其妙乐;还在傻乎乎的笑人傻呢!甚至辱骂打杀呢!只有证得不同道果的人,定中观察才识庐山真面目,认证其人所言所行皆一精一进,具足不同道果相应的智慧。

能证得不同道果是修行人的一精一进处;不同道果,不是修行人追求的目标与目的,而是心识相应证得,身有觉知不同道果的不同应验。一精一进处,不是修行人为不同道果而一精一进,是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一精一进修行处。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,不为名相诸有而一精一进,而是一切皆无为无作、无求无心而一精一进,是一切皆自然而然的一精一进,是一切皆普通平凡的一精一进,一切唯有佛证明。

【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世尊云何逆流。云何逆流果。】

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!世尊!如何理解逆流法义呢?又如何能知证得逆流果位呢?

逆流,为预流,又为入流;即声闻人断三界之见惑,逆凡夫生死瀑流而预入无漏圣道之法流。逆流果,为预流果,为见道果位,也为修道果位。

修行人能证得逆流果非常重要,此道果是次第证得一切圣道的开始;修行人若不能证得此道果,次第证得一切圣道免谈,包含往生诸佛净土都是不可的。试想一下,哪一尊佛不是由逆流果开始,次第证得不同道果,才成就佛道的;无有一佛是由凡夫一下子超超所有次第而直接成佛的。修行次第谁都离不开,是由凡夫证得声闻缘觉果位,发菩提心证得菩萨品位,行菩萨道而成就如来道果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。善男子。譬如有人种于树木。彼种树已即日生芽。彼树一日上下各生长一由旬。複有一人。亦复种树不得其所。风动不生移置异处。二人共诤互相诽谤。彼人如是共相诤论。国王闻之即敕臣言。某处二人互相诽谤速往唤来。傍臣受教遣使往捉。时彼使人微服而去。至彼人所作如是言。王唤汝等。时彼二人惊怖忧愁。王今何故命我二人。是时二人既至王所默然而立。时王问言。汝等何故共相诽谤而起斗诤。时彼二人白大王言。大王听我所说。我借得少许空闲之处。种植树林。即日生芽及叶。华果熟者中半。此人种植不生芽叶及以华果。须臾数移彼种不生。来见谤毁而起斗诤。大王如是之事。大王应知我无罪过。尔时大王。集诸大臣满三十亿。告诸臣言。汝等各说诸臣。白言。我等不知说何等语。王问诸臣汝等颇见即日种树即生芽叶及以华果熟者中半。尔时诸臣从座而起。白大王言。大王。我等不能决定信受如此之言。何以故。大王。此事稀有。尔时大王问彼人言。如汝所说。是事实不。尔时彼人白大王言。此实不谬。王複答言。如汝所说。如此之事。即日种树即生芽叶及以华果。此事难信。尔时彼人白大王言。愿王自植知其虚实。时王集三十亿臣禁守彼人。然后大王自种其树。不生芽叶。不生华果。尔时大王。心大恚怒敕诸臣言。汝等速取利斧。彼所种树仰令斫伐。尔时诸臣受王教令斫断彼树。一树断已生十二树。斫十二树断生二十四树。茎叶华果皆是七宝。尔时二十四树。变生二十四亿鸡鸟。皆是金嘴七宝羽翼。尔时大王複生嗔怒。自执利斧往伐彼树。王斫树时。从树出生甘泉美水。时王惭愧敕诸臣言。放彼二人。诸臣白言。大王受教诸臣去已。放彼二人将至王所。王问其人。汝种此树。斫汝一树生十二树。斫十二树生二十四树。我所种树不生芽叶。不生华果。此事云何。其人答王。如我此福德大王则无如是福德。尔时三十亿大臣。一胡一 跪白其人言。汝可治国而居王位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应知,比如有一人栽种树木,所种之树已于即日生芽,其树于一日间上枝下根生长高深各一由旬。又有一人也种树但不得要领,见有风吹动,不见生长便移置他处。二人相遇,共说栽种树木要领时,发生诤论而互相诽谤。二人诤论之事被国王听到,便传下命令,速往植树处,将互相诽谤的二人捉来。大臣领受国王差遣,为御使前往传令带人。此时其御使微服而去,来至二人处说,国王传唤你等二人前去问话。此时二人惊怖忧愁,国王今日因何故传令于我二人呢!二人当即来至国王处,默然不语而站立一旁。国王问,你等二人因何缘故共相诽谤而起斗诤呀?一人回答说,大王请听,我租借一小块空闲之地种植树林,即日生芽长叶,又开华结果,果中已有一半熟者。我见此人也在种植树林,所植不生芽叶,不开华结果,一会工夫数次移种而不能活,因见解不同而起谤毁斗诤。事情经过如此,大王应知我无罪过。这时,国王召集诸大臣满三十亿众,通告诸大臣说,你等各个说一说对此事怎么看。诸大臣回答说,我等不知如何回答。国王问诸大臣说,你等常见即日种树即时生芽长叶及开华结果,果中已有一半熟者吗?诸大臣从座而起说,大王,我等不能决定信受如此之言,缘故是此事稀有。这时,国王问其人说,如你所说是事实吗?其人回答说,此事真实不谬。国王又问其人说,如你所说的如此之事难以让人相信。其人回答说,愿大王亲自种植树林,便知其虚实。国王与诸大臣禁守其人,然后国王自种其树。所种树不见即日生芽长叶开华结果。此时国王心大恚怒,命令诸臣说,你等速取利斧,将此人所种树林依令砍伐。诸大臣按受国王命令砍断其树,一棵树断后生十二棵树,砍十二棵树断生二十四棵树,茎叶华果皆是七宝。同时二十四棵树变生二十四亿只鸡鸟,皆是金嘴七宝羽翼。这时,国王更生嗔怒,亲自手执利斧砍伐其树。国王砍树时,从树流出甘泉美水。国王惭愧的命令诸臣说,释放二人。诸大臣受命执行后,随国王回宫。所放二人来至国王住所,国王问其一人说,你所种树,为什么砍一棵树生十二棵树,砍十二棵树生二十四棵树呢?我所种树为什么不生芽长叶、不生华果呢?其人回答国王说,此事如我福德正等,大王则无如是福德。这时,三十亿大臣跪拜其人说,你可治国而居王位吗?

速取利斧,砍伐树林;比喻国王颁布法令,利用行政暴力手段,禁止佛学信众活动,逐散僧侣还俗,拆毁塔寺佛像,废除菩提根芽。在佛学运动发展史上,如此事例中外有之;但是,与佛无损,与法无失。虽是众生因缘所致,也给当世国王与民众召来无尽灾祸,又为逆缘众生种下了未来世苦受恶因;暴毙者有之,横祸者有之,遭殃者有之,历史记载中不乏其例,众口传流中不绝于耳。善恶有报,丝毫不爽,只是来早与来迟。

御使微服而去;比喻执行者,在执行国王颁布法令时,心里畏惧善恶因果报应殃及自身,而采取的变通措施,在既不违背国王法令,又避免造成一人 身财产损害的状况下,减缓行政暴力手段产生的不良 后果,为自我良心留下了一条天路。这样的人与事,在史记与众口传流中更为广泛。在这里须要特别说明的是,佛学不是教唆国王法令执行者私自变通,或一陽一奉一陰一违;而是仔细权衡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,具体事物,具体分析,具体对待,获得最佳效果。与此相反的人与事,或借题发挥弄权,或于中谋取私利,或挟私诬陷报复等,其下场如何,可想而知。

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,以清净心念佛,言行境界与其所具福德正等;如其即日生芽长叶,又开华结果,果中已有一半熟者。而其凡夫之人以妄染杂心念佛,言行境界则无如是福德;如其不得种树要领,见有风吹动,不见生长便移置另处者;相遇善知识而不识,教其修行要领时,心生抵触而诤论,不能接受呵责而生诽谤。当证得不同道果的修行人弘法利生时,因知见不同遭到凡夫之人抵毁诽谤,旁观者如云,以己知见谬误评判,生嗔怒心打压不同知见;如其国王大臣,居高临下妄行己断,不问自我福德。当旁观者见其弘法奇妙时,当生惭愧心,当下行改正。对其净行人,遭受争议、抵毁、诽谤的过程,就是弘法利生时得其助缘。对其异见者、旁观者,是其弘法的参与者,在争议、抵毁、诽谤的过程中,逐渐受化惭愧,改其逆助缘为正助道;若不知惭愧,其罪业极重,当自堕入恶道时,何人都无缘相救度。

【尔时其人。为诸臣众。而说偈言。

我不求王位 不求世财宝 心怀无上愿 愿成二足尊

得寂灭涅槃 至彼成如来 为汝等说法 令到涅槃城

往昔作不善 令我入王狱 狱缚受诸苦 罪报悉已尽】

这时,其人为诸大臣众,以偈言说法;我不谋求国王位,也不求世间财宝。心怀无上菩提愿,愿成福慧二足尊。证得寂灭涅槃乐,达至彼岸成如来。今为你等说法义,教化得道涅槃城。我因往昔作不善,使我入狱受王令。狱中绑缚受诸苦,罪报已尽了因缘。

当修行人弘法利生时,因其知见不同遭到他人抵毁诽谤及入狱打杀,是其往昔作不善业,今日因缘会合罪报已尽除。这就是修行人转境而生其心,对抵毁诽谤及入狱打杀等,不但不生嗔恚心,反而自忏悔了其业,境界何等广博深厚,一定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。若遭到抵毁诽谤及入狱打杀的人,不能转境忏悔,只能是变换手段、变本加利的报复他人、报复社会;命终后也是恶因缘缠绕,相食相杀轮回不息。

【尔时有三万三千高座。一一高座高二十五由旬。一高座上有二十五亿鸡而在其上。以金为嘴。七宝羽翼。出人音声告彼王言。大王不善不善斫伐诸树。以此罪业必入恶道。王不知耶。种此树者是何等人。大王答言。我未审之。愿为我说。何等大人。种此树耶。鸡鸟告王。如此人者照明世间。名无上士。当度一切众生。生老病死。王複问言。彼是何人。种树不生。彼作何等不善之业不生。当为我说。鸟答王言。彼是提婆达多种树不生。无少善根树云何生。尔时三十亿大臣。闻此法门。皆得十地成就神通。时彼国王亦得十地。得通达一切善法三昧。】

这时,国王宫中有三万三千高座,一一高座高二十五由旬,每一高座上有二十五亿只鸡鸟而在其上,以金为嘴,以七宝为羽翼,出人音声对国王说,大王所行,不善!不善!砍伐诸树,以此罪业未来世必堕入恶道。大王您不知道吧,种植此树者是什么样人呢?国王回答说,我未详审,故而不知,愿为我说种植此树者是什么样人。鸡鸟对国王说,这样的人功德照明世间,称名为无上士,当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。国王说,再为我解说明白,种树不活者是什么样人呢?其人往昔作何等不善之业,才使种树不活呢?鸡鸟回答说,其人是提婆达多,故种树不活,无少善根,菩提树怎么能活呢!此时三十亿大臣闻此法门,皆证得菩萨十地品位,成就自在神通;国王也证得菩萨十地品位,得入通达一切善法三昧。

鸡鸟出人音声,寓义为佛悲力可化现一切法。

无上士,为佛十名号之一;显示如来功德,于众生中最胜,无有过之者。

恶因缘无善根之人,难修清净行,表面在修行,实不能证道;如栽树不能成活,菩提树必深植善根,才能成活。往昔与因地行菩萨道的人结恶因缘,为自断善根之人,就算于未来世中值佛住世,也不受其教化,反生抵毁诽谤再结恶因缘而堕入恶道。于现代世中,对周围的老实人,应结善法缘,千万别拿豆包不当干粮;否则,因不能识人,结下恶因缘,又自断善根,遭后世苦报。

二品布施众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何因缘故。此三十亿臣。皆得十地成就神通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因为什么缘故,如此三十亿大臣与国王,皆能证得菩萨十地品位,成就神通力呢?

如此三十亿大臣与国王,皆能证得菩萨十地品位,为佛用比喻为大众说法。但是,比喻可方便打,如给人讲故事;可内含应符合法理,与闻法大众所知法义相吻合。这里比喻的内含,是佛为无上士,可随闻法大众因缘化现一切众生;如现代电视剧中演绎过去时代的各种人物,随剧情节需要而确定,往往超出观众想象,可又不违背常理。菩萨为有上士,故而疑问。

【尔时世尊。告药上菩提萨埵。善男子。汝今谛听。即时微笑。从其面门放八万四千光明。无量种种青黄赤白红紫光明。其光遍照无量世界。照世界已还至佛所。绕佛三匝从佛顶入。】

这时,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应仔细听闻。佛即时微笑,从其面门放八万四千光明,无量种种青黄赤白红紫光明,其光遍照无量世界,照世界后又还至佛所,绕佛三匝从佛顶入。

现代社会中,多数人为什么难以相信佛法,就是在法理上听起来有点玄乎,一会三十亿大臣与国王皆能证得菩萨十地品位,一会又放光遍照无量世界等,故古代人将佛学称为玄学。而其他宗教,法义简单明快,法理近乎人情,只须如何行作,不必多种法门修行,故而多数人相信。其实则不然,佛法在世间,在一切人身边,也在一切人心里,修行起来有点难,可获得成果必然大;如佛学四众中高僧辈出,大德不穷,所成就大智慧者其他宗教信众无法比拟;还有,其他宗教善行天堂等,在佛学中只是欲界天人境界,连色界与无色界诸天都去不了,更谈不上出离世间不生不灭等。现代人听佛放光遍照无量世界等有点玄乎,而值佛住世时,世间人可知可见,又知见不同世界的不同众生等,才有当世国王与民众信仰,乃至形成经典流传后世;况且现代也有修行证悟的人,信众中灵应之事也常有显现,例子特别多,不胜枚举;否则,光有空洞的文字理论,哪里会有信众呢!早都跑光了!教早就失传了!况且代代各国国王早就禁教了,何有今日与后世相信佛法之说。

【尔时。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何因缘故。如来现此稀有之相。若无因缘。如来终不现稀有事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因为什么缘故,如来现如此稀有殊胜之相。若无特殊因缘,如来始终不会显现如此稀有胜事。

于佛说法道场,十方闻法大众顷刻间皆能证得菩萨十地品位;而于当下现实中,闻法大众顷刻间皆能证得阿罗汉道果的人有吗?恐怕没有,或说不可能有。同样讲佛法道场,相互反差怎么这么大呢?其实,是不明了法义所至。就是在值佛住世时,世尊的弟子也是如此,各个尽是闻法启修,渐次证得不同道果。而速证得菩萨十地品位者,不是此世界的人,是十方世界的菩萨来此示现往昔因缘善根。一些人不明如此义理,听闻、书写、读诵本经后,就认为自己是十地菩萨了。凡此种种,笑端百出。其不知听闻、书写、读诵本经后,能速证得菩萨十地品位,是未来世因缘善根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汝见众人从十方来集会此不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见到众人从十方世界,各自来此道场集会没有啊?

佛对药上菩萨所问因缘,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旁证佐引反问。这里不是佛不能正面回答,而是闻法众生善根不足,正面回答所问不能信受;或说不是道场闻法大众善根不足,而是当世未亲诣道场及后世闻法众生善根不足。众生愚迷,遇事想不开解不了时,先从客观找原因,怨天尤人;如民间有一句俗话,“肚子疼赖灶王一爷 ”。很少从主观上分析缘由,不是我听不懂,而是佛法义理太深奥了;不是我不能行,而是行起来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能做,太难太苦太多约束了。

【药上菩提萨埵白言。不见也世尊。】

药上菩萨回答说,世尊,没有见到众人从十方世界各自来此道场集会啊!

众人来此道场集会,药上菩萨为什么不见呢?如现在的讲法道场中,有十方诸佛菩萨亲临护佑加持,还有无量众生也在听经闻法,诸位能相信吗?若说没有,身心感觉发热、清凉、舒畅,或见光、见花、见祥瑞等,是从哪里来的呢?若说有,还没有眼见。只能说从法理上可能有,从所见法相上可能没有,至于各种感应只能说是玄妙。而佛所说众人来此道场集会一定有,即随闻法大众因缘化现一切众生,只是众人如何登场而已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汝观十方一切世界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应观十方一切世界。

现代人类科技如此发展,可连地球外的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现象,都无法见知证知。只能用仪器观测星空宇宙,用电波遥测太空天体。而佛却让菩萨观十方一切世界及其一切众生,其中智慧差距何止千万倍。有的修行人,在定空中观十方一切世界及其一切众生,或神能离体往来十方一切世界及其一切众生中,这也是真实存在的无法否认的实相,从而验证佛法绝对无上正等正觉。如此讲实相法,反而一些人不能信受,还认为是讲神通,是外道邪法,不符合人间佛学思想;这样的人真是愚昧至极,让人哭笑不得,还学佛干什么呀?修行不就是为了证悟智慧,了知宇宙生命存在存活实相吗!自己不能禅行证悟智慧,还阻碍、干扰他人实修实证,如何依佛嘱累教化众生出离世间呢!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即观十方。见东方面有一大树。覆七千由旬。见二万五千亿众生在彼集会。默然而坐不饮不食。複见南方有一大树。覆七千由旬。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。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。複见西方有一大树。覆七千由旬。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。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。複见北方有一大树。覆七千由旬。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。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。複见上方有一大树。覆七千由旬。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。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。複见下方有一大树。覆七千由旬。下有二万五千亿众生俱共集会。不语不食不行默然而住。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我欲少问如来应正遍知。若佛听许乃敢发问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即观察十方,见东方、南方、西方、北方、上方、下方各有二万五千亿众生,各于一大树下,大树广覆七千由旬,诸众生同时共来集会,不语不食不行,默然而住闻法。这时,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我有少疑欲问如来,若佛听后允许,才敢发言请问。

诸众生不语不食不行,默然而住;不语为身安心静,又保持道场清净;不食为以禅悦为食,身心清净无染;不行为无为无作,法会庄严有序。即显示共来集会诸众生身心清净、定力十足、禅乐法喜,还显示道场庄严、氛围欣庆、正法久住。是佛用菩萨所观众生言行教化我等,激发一精一进,学有榜样;相互比较后应知耻而后勇,不要光听热闹,不联系自己实际。

【尔时世尊。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随汝所问。如来悉能为汝解说。】

这时,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等随意所问,如来尽能为之解说。

从药上菩萨与佛相互问答中,可见菩萨对佛何等礼敬尊重;菩萨是至心礼敬功德至高无上,是真诚尊重慈悲广被众生。而在世间人与人之间,只有相同利益,少有情义长久,是礼敬权势,尊重富贵;表面上歌功颂德至崇拜献媚,背地里谋取篡夺至杀伐强占等。有的宗教内部,因教派不同、教义辩论相互伐谋,流血冲突不断,给人民带来动荡灾难。有的宗教与宗教之间,因教义不同、教理差别,也是如此。在佛学信众内部及与其他宗教之间,从历史至现代,因教义不同、教理差别发生战争的很少,发生战争的也多因利益争夺。但佛学义理本身,倡导世界和平,人民和睦相处,人与动物相怜,人与自然和谐等。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何因缘故。从于十方有无量众生而来集会。以谁神力而来至此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因为什么缘故,在此道场十方有无量众生而来集会呢?又以谁的神力而来至此呢?

神力分为二种;即仗佛神力与以自神力。药上菩萨如此请法,是在问十方所来集会众生,是谁请来的还是自求来的呢?若是谁请来的则仗佛神力而来集会,若是自求来的则以自神力而来集会。所问前后联系制约,同一矛盾一交一 织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自以神力而来至此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十方所来集会众生,以自神力而来至此道场。

佛为什么没有回答,十方所来集会众生,因为什么缘故至此道场呢?这里不回答是回答,即佛为一大因缘故示现世间,闻法众生当然是具足因缘善根的无余记众生与有余记众生。若有回答,则是佛示现世间另有缘故,闻法众生另有因缘善根。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我欲观诸世界。以谁神力而往至彼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我欲纵观诸世界,应以谁的神力而往到达目的地呢?

菩萨自力是神力,凡夫之人自是业力。神力聚而无形,散而不失。业力因缘散而不失,因缘和合显现。神力由身心修行功德成就而证得,是自性福慧妙用。业力由身心造作染一习一 而成,是自心蕴识随业应用。神力因菩萨品位不同、功德差别而妙用不同,自力因众生身心不同、业一习一 差别而功用不同。

【佛告药上菩提萨埵。以汝神力自往至彼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应以你的神力而往到达目的地。

菩萨说法可仗佛神力,于冥冥中加持。于佛境界以威神有加持力,修行人可通过身体毛孔、呼吸、睡梦等形式,赐予超乎常态的能量,使体力倍增,处于旺盛状态乐而不疲;又使心量倍增,思维敏捷专注,智慧丰富不穷,无一言可说又滔滔不绝。在人与人之间只有支持力,可通过物质的精神的支持,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力,坚定勇往直前的信心。加持力可感应道一交一 知,支持力可相互作用知。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。绕佛三匝忽然不现。过九十六亿世界有一世界名日月明。彼国有佛号日月土如来应供正遍知。与八万亿菩提萨埵。恭敬围绕而为说法。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。既到彼国。至日月土如来前。顶礼佛足白佛言。世尊。何因缘故。于娑婆世界。在释迦牟尼前观于十方。见无量众生集会。在此不见。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。至日月土如来前白佛言。世尊。我过九十六亿诸佛国土。来至于此不见一人。世尊谁见谁闻。无知无觉。树上而生众生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不也。善男子。汝颇见颇闻。无知无觉之树能生人不。药上白佛言。世尊。不见不知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。汝欲见不。我今示汝。药上白佛言。世尊。愿欲见之。尔时日月土如来。屈申臂顷百千亿众皆悉来集。一一众生手执香华供养如来。药上。汝今见不。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已见世尊。已见善逝。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此诸众生无觉无知悉皆如幻。时彼三万亿众生各申两手。以诸香华供养如来。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此事稀有。须臾之间此诸众生。各生百手供养如来尚不得脱。况两手者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如是如是。善男子。此诸众生无觉无知而生而灭。善男子。我身亦如是。如幻如化而示生灭。药上白佛言。世尊。何等是少众生。何者是老众生。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亦有老者。亦有少者。药上白佛言。世尊。愿佛解说。何者是也。佛告药上。无福衰者是老众生。从彼树生者是少众生。药上白佛言。世尊。我欲见彼少众生等。尔时日月土如来即伸右臂。从于四方有百千亿众生。俱来集会至如来所。顶礼佛足绕佛三匝。在佛前立默然而住。药上白佛言。世尊。此众生。何故佛前默然而住。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汝不知耶。地大之性无言无说。法聚无知无觉。何以故。药上。此诸少众生。不见生不见灭。不见老病死忧悲苦恼。具受一切苦痛之恼。云何而语。是故药上。如是众生应当教之。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少众生者从何所来。何处终。当生何处。不知法者。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汝今谛听。此诸众生非是人作。非金师作。非铁师作。非木师作。非陶师作。非王者作。男女和合恶业而生受诸苦痛。作不善行受如是苦。名少众生。药上。彼不与佛言。不礼如来。彼受无量无边之苦。药上。有少众生不共佛语者。受如是无量无边苦恼。药上。以不善知苦因缘故不共佛语。不共佛语故不知善不知恶不知生。虽得人身不知生不知灭。药上。是名年少众生。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年少众生云何生云何灭。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。善男子。譬如有人以木挑火木则渐烧。如是药上。众生之类初生时苦中苦死苦。药上白佛言。世尊。生时谁生。灭时谁灭。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如佛之生。如佛之灭。譬如有人闭在闇室眼无所见。複有异人曾受苦恼作是思惟。此人受苦甚为可愍。若不得脱是人必死。以火与之令得少明。时闇室人见火欢喜心得安乐。尔时彼火以少因缘炽然火焰烧彼闇室。尔时彼人被烧而死。时王闻之作如是念。我国众生若有所犯更不系缚。尔时国王告下人民。汝等诸人莫生怖畏。于我国内施汝无畏。若有所犯。不加害汝。亦不杀汝。皆当安隐莫生怖畏。药上。如来亦複如是。烧诸烦恼灭诸病苦。犹如彼人为令闇室众生安隐。自烧而死。如来如是。为诸众生令得安隐。不惜身命拔诸系缚令得解脱。如是药上。如来永离三毒之恼。为诸世间作大灯明。于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。老少众生拔令解脱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绕佛三匝,于此道场中忽然不现,过九十六亿诸佛世界,有一日月明世界,其国土中有日月土佛,由八万亿菩萨恭敬围绕,日月土佛为其说法。药上菩萨即刻到达日月土佛土,至日月土佛前,顶礼佛足后向佛请法说,世尊,因为什么缘故,于娑婆世界中,在释迦牟尼佛面前,观察于十方各见无量众生集会,在此道场中怎么不见呢?药上菩萨继续向佛请法说,世尊,我过九十六亿诸佛土,来至于此道场中不见一人。世尊,谁见谁闻过无知无觉的大树上能生众生吗?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不是你所见闻那样,你常见常闻无知无觉之树能生人吗?药上菩萨回答说,世尊,没见闻过,也不知道。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想见识一下吗?我今显示给你见一见。药上菩萨回答说,世尊,非常愿意想见识一下。此时日月土佛,于屈申臂顷百千亿众皆尽来集会,一一众生手执香华供养如来。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今日见到了吗?药上菩萨回答说,世尊,已经见到!善逝,已经见到!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所见此道场中诸众生无觉无知尽皆如幻。此时其三万亿众生各伸两手,以诸香华供养如来。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此事稀有,须臾之间此道场中诸众生,怎么各生百手供养如来,而且百手举华华不得脱手,况且两手举华者呢?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正是如此!正是如此!你见此道场中诸众生,可于无觉无知中而生而灭。你见我身也是如此,如幻如化而示生灭。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什么样的人是少众生呢?什么样的人是老众生呢?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也有老者,也有少者。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唯愿为我解说,什么样的人是呢?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无福衰像已现的人是老众生,从其树刚出生的人是少众生。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我欲见其树刚出生的人等。此时日月土佛即伸右臂,从于四方有百千亿众生,俱来集会至如来所住道场,顶礼佛足绕佛三匝,在佛前立默然而住。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如此众生是什么缘故于佛前默然而住呢?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不知吧,地大之性无言无说,法聚无知无觉。缘故是此道场中诸少众生,不见身生,不见身灭,不见生老病死忧悲苦恼,不受一切苦痛烦恼,他们不知应说什么。以此缘故,如是众生应当教化。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如是少众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?又去于什么地方终了呢?又当生于什么地方呢?他们可是什么法也不知呀?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今日仔细听闻,此道场中诸众生,不是人制作的,也不是金师、铁师、木师、陶师制作的,也不是官府制作的;更不是男女和合恶业而生,让他们受诸苦痛,作不善行再受如是苦;这样的人,才为少众生。药上菩萨应知,这样的人不供养佛,不礼敬如来,应受无量无边之苦恼。这样的人不向佛请法受化,应受如是无量无边苦恼。这样的人以不能善知诸苦因缘,故不向佛请法受化。不向佛请法受化,故不知善不知恶不知生;虽得人身不知生不知灭。这样的人,是为年少众生。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年少众生为什么生又为什么灭呢?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比如有人以木棍挑拨火堆,木棍则渐渐被烧;以此法理,药上菩萨应知,众生之类初生时苦、中时苦、死时苦。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众生之类生时谁生,灭时谁灭呢?日月土佛对药上菩萨说,众生之类如佛之生,如佛之灭。比如有人闭在暗室眼无所见,又有奇异之人曾受苦恼,他想这祥的人在暗室受苦甚为可愍,若不得脱离其境,其人必然死掉,便以火送予使之得少光明。此时暗室之人见火光明亮,身心欢喜获得安乐。这时由于暗室之人具少福德,其火炽然他物,火焰烧其暗室,其人也被烧而死。国王听闻此事件后,念想我国众生若有因为如此帮助人,所犯罪行不应系缚入狱接受刑罚,便通告下属人民,你等诸人不要心生怖畏,于我国内为帮助人获得安乐,在人危难时给人无畏力,若有所犯过失罪行,不加国法惩罚,也不判定死刑,都安稳生活,不要惊慌害怕。药上菩萨应知,如来也是这样行作,火烧世间众生诸烦恼,灭诸生死大病大苦;如奇异之人,为使暗室人离苦得安稳,照亮他人的同时,自己也然烧而死。如来也是这样行作,为诸众生皆得安稳,不惜自我身命,拔济诸苦系缚而得解脱。虽然如来也是这样行作,但是如来已永离三毒,无诸烦恼,为诸世间住暗室众生作大灯明,于地狱、畜生、饿鬼、阿修罗等老少众生中,拔济诸苦系缚而得解脱。

善逝,为诸佛十种名号之一,如实到达彼岸,不退没生死海;即以功德法义立名,善者为好,逝者为去,如来好去,故为善逝。

地大之性无言无说,法聚无知无觉。地大之性无言无说,为主持大地依法则运转,恒常不变之法性,离言说相又能生万象,真实存在又不以相见;若用来比喻人时,义则为人一体 功用具全,虽什么都不说,但有人说什么心里却明白。法聚无知无觉,法聚处于自然法与因缘法和合初始状态,虽可成为生命,但还未成生命;知觉为成为生命后,身体各器一官的功能作用,以及各种生活经历感受,汇聚在一体又能加以辨别区分;若用来比喻人时,义则为人虽具有生命,但未有各种生活经历感受,未能掌握辨别区分各种复杂事物常识的能力。为什么六道众生,唯人学佛修行最快;即三恶道众生极苦,又无因缘善根;修罗道众生受身障、业障、智障所阻,又斗争坚固;天道众生享乐天福,又不受一切苦痛烦恼;唯人道众生见生老病死,又受忧悲苦恼。

众生之类生时谁生,灭时谁灭;为依自然法与因缘法和合而生,又为依自然法与因缘法和合而灭。虽然众生之类形体不同,生灭方式不同;但是不论是自生自灭、自生他灭、他生自灭、幻生幻灭等,皆依法则客观运行,不依意志主观变化。在生与灭过程中,又不离自然法与因缘法和合造作善恶,因而产生形体不同、生灭方式不同,故有四圣道与六道差别。

众生之类如佛之生,如佛之灭;为佛为一大因缘故示现世间,佛化身示现身也如所示现众生身一样,如幻如化而示生灭。众生之类随佛愿力与自业一习一 力,生于世间,灭于世间,如佛化身示现身一样有生有灭。虽同有生有灭,可众生身常变形态而自性无生无灭,而佛真身常住又无来无去,故佛将化身示现身自喻为烧火木棍,救度众生时,自示现身也须处于生灭法中,当光明照亮他人,去除他人苦恼时,自示现身也须处于然烧中,身心示现众生苦恼。

暗室之人具少福德,就如那句老话,“人有享不了的福,没有遭不了的罪”。

【尔时诸天。于虚空中。而说偈言。

最胜好福田 一切田中胜 世间无上尊 增长诸佛子

佛田最胜田 能除诸怖畏 大师善方便 守护诸众生

住于涅槃界 而示在世间 令世间寂灭 佛为无上师

救护少众生 亦救老众生 三界诸众生 方便而度之

闭诸地狱门 及畜生饿鬼 此世得安乐 他世亦安乐】

这时,诸天子于虚空中,以偈言赞叹日月土佛;佛为殊好大福田,一切福田中最胜。世间众中无上尊,福慧增长诸佛子。唯有佛田最胜田,能除众生诸怖畏。大师智慧善方便,慈悲守护诸众生。如来住于涅槃界,因缘示现在世间。令世烦恼成寂灭,佛为无上大导师。教化救护少众生,亦济不舍老众生。三界无量诸众生,方便因缘适根基。闭塞诸恶地狱门,阻断畜生饿鬼路。此世人天得安乐,他世众生亦安乐。

在本经义理中,有外道受佛学化,也有诸天子以偈赞佛。而在现实中,学佛人不能与信仰其他宗教的人接触,不能平等一交一 流知见或讲法;否则,即是邪师。还有,于国学文化中,儒学、道学书籍有赞叹佛学的内容,学佛人不读是本份,却反对提倡不同信仰的人读,不知方便教化法义,将佛学法义传播人为的加以封闭;如在山西省某一地区,于中老年人中,若说佛经知者甚少,若说善书宝卷《灶王经》,谁都能背诵几句;而能背诵几句《灶王经》的人,又多信仰佛学,民风淳朴善良。这种现象,特别是在农村非常普遍;如一位农村中年妇女,能诵唱《灶王经》,她说,“以前不懂什么是佛学,《灶王经》中说信佛好,才开始信仰佛学,成为居士。”

【尔时如来。即时微笑。而说偈言。

善哉见善人 善哉见佛陀 善哉闻法者 善哉能敬僧

善哉此法门 灭除一切恶】

这时,如来即时微笑,对药上菩萨以偈言说法;善哉见日月土佛,善哉见善人佛陀。善哉听闻正法者,善哉能敬信真僧。善哉此经正法门,灭除众生一切恶。

在佛经中,对正法时代有五百年与一千年之说。五百年之说中,是因佛陀准许女子出家,佛学正法少住世五百岁,故一千年减为五百年。一千年之说,佛学正法虽在佛学诞生地为五百岁,但在中土复兴五百岁,故仍为一千年。对此说法不一,这种说法比较合理。为何女子出家佛学正法减少住世五百岁呢?正法时代,正法住世与一精一进禅行有关。正法时代的修行人,多住山林树下、坟冢之间,行头陀行,托钵乞食,穿粪扫衣等,多一精一进禅行而少安逸;而女子出家多住寺庙,寮房床 座,集体伙食,袈裟整洁等,少一精一进禅行而多安逸。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何因缘故如来微笑。若无因缘如来终不现稀有相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因为什么缘故如来微笑呢?若无因缘如来不现稀有相啊!

现代出家人中,仍有住茅棚、闭关、夜不倒单、日中一食等一精一进禅行者,仍为于末法时代有正法住世。有一精一进禅行者,就有修行证悟成道人,就能继承如来家业,具有择法眼为世间灯,成为正法久住的菩提种,还是正法传承的法幢,引领四众弟子共扶刹杆固立,实为佛门之幸、众生之幸!

【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汝见此等少众生不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见到此道场中与日月土佛前相互等同的少众生了吗?

此道场中少众生,即为药上菩萨所见东方、南方、西方、北方、上方、下方各有的二万五千亿众生,各于一大树下共来集会,不语不食不行默然闻法者。药上菩萨于日月土佛所见闻妙法后,还归此道场中,才明了各方来集闻法众生因缘;如世间的参观学习 ,对本地的新生事物不了解,心生疑问,到外地考察后,疑问顿除,自然明了。

【药上白佛言。世尊。唯然已见。】

药上菩萨回答说,世尊,当然已经见到了!

药上菩萨所见此道场中诸众生,与日月土佛前所见少众生相互等同;如此众生不是人制作的,也不是金师、铁师、木师、陶师制作的,也不是官府制作的,更不是男女和合恶业而生的。那是怎么生的呢?是佛慈悲愿力与如此众生因缘善根和合化现。这样的人虽不知供养佛,不知礼敬如来,不知向佛请法受化,不知诸苦因缘,不知善恶,不知生灭;说明业一习一 清净如童贞行,更容易接受佛法教化,更可快速修证成道;与此相反,这样的人如同一张白纸,若受恶知识用染一习一 洗脑,将受无量苦报。现代世间有这样的人吗?若是没有,诸佛不说此法。那么在哪里呢?若无实修证悟,当然无法知在哪里,因无法辨认,故有一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而不知。于修行人中,得入枯木禅境界者是;如何对治,定中净心不舍念佛!不给魔法染一习一 生起留有空间。

【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此诸众生今日皆得住于十地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此道场中诸少众生,今日闻法后皆速得住于菩萨十地品位。

修行人得入枯木禅境界时,是身心恢复童贞状态,身如婴儿般柔软,心如婴儿般天真幼稚无邪,不愿与任何人交往一交一 流,经常默然独自发呆,不思食,不思衣,不思住,不思行,不思供养佛,不思礼敬佛,不思向谁请法,不思诸苦因缘,不思善恶,不思生灭。此时,身边若无善友护佑提醒念佛,以善心送上一程,很难成就道业;若反遭恶友辱骂打杀等恶因缘,蕴心魔法染一习一 生起,容易毁掉道业;若长期保持枯木禅境界,则随定力往生相应色界天道。而一些凡夫之人,身心从失去童贞开始,逐渐被世俗世论所染,学上了假斯文,带上了假面具,装上了假正经,说上了假仁义,迷上了假躯壳,失去了童贞心、真善本、正知见、殊胜行、性自我,在业一习一 力的作用下,不能修行戒定慧法,不能恢复童贞状态,不能得入菩提大道。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。踊身虚空高八万由旬。共八万亿天子。于如来上散众妙花。地上年少诸众生等皆礼佛足。尔时药上。于虚空中而作是言。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闻此声。地狱众生闻此声者悉得解脱。三十三天闻此音声皆来集会。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。时大海中八万四千龙王。动而来集。三万亿阎浮提夜叉俱来集会。二万五千亿罗刹饿鬼俱来集会。时如来所大众悉集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踊身虚空高八万由旬,与八万亿天子一起,于如来座上方散众妙花,地上年少诸众生等皆礼佛足。同时药上菩萨于虚空中说,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可闻此声,地狱众生闻此声者尽得解脱,三十三天诸天众闻此音声皆来集会。此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,大海中八万四千龙王闻动而来集会,三万亿地球上夜叉同来集会,二万五千亿罗刹、饿鬼同来集会。诸大众集会如来所住道场,闻佛说法。

药上菩萨踊身虚空,出法音大声,为广宣佛说法道场信息,召集与佛有缘又具善根众生俱来集会,如此行作功德无量;如世间哪里有法师讲大乘经典,能广泛传播消息者,所得功德同讲法法师。

地狱众生闻此声者尽得解脱,为地狱中鬼王神卒类与佛有缘又具善根众生,尽闻菩萨法音得解脱;而不是地狱中苦受恶报众生。地狱中苦受恶报众生,不具闻菩萨法音因缘善根。

【尔时如来。为诸年少众生说法。从十方世界有百千亿诸菩萨众。各以自神力俱来集会。】

这时,佛为诸年少众生说法;从十方世界有百千亿诸菩萨众,各以自在神力同来集会。

佛为诸年少众生说法;说的什么法呀?经中未说,一些人就无得知。经中为什么未说呀?一在众数中,众数中有一,何须再说。但是,虽经中未说而应悟知,佛为诸年少众生说苦集灭道法、十二因缘、六度万行法。因诸年少众生身心智障,不能忆知往昔所闻生灭、因缘、菩萨行三乘法义,佛再为重宣法义,除障生智。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。世尊。从十方国有无量菩萨俱来集会。无量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饿鬼地狱。皆来集会欲闻正法。唯愿世尊当为说之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向佛请法说,世尊,从十方国有无量菩萨同来集会,还有无量天龙、夜叉、乾达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饿鬼、地狱众生等,皆来集会欲闻正法,唯愿世尊慈悯,为其说法。

这里,对夜叉、乾达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等名称不讲,因在其他经中反复讲过,诸位也早闻而知法义。只应知是其各道之王与其眷属,各道众生皆等级森严,等级与因缘善根相符,非佛法不平等。

佛告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言。善男子。汝下至此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你从虚空中降下来,还至此道场。

佛为什么让药上菩萨从虚空中降至此道场呢?是因诸闻法大众在此道场,故集会的宣传员应同入道场。在一些人眼里不过是礼仪程序的事,其实是显示闻法大众平等,请法者应与闻法大众在一起;而无向佛请法后,仍居高或脱离集会众生,菩萨不离众生,众生需要菩萨。

【尔时药上菩提萨埵。以自神力从上而下向佛合掌顶礼佛足白佛言。世尊。法聚。法聚者何因缘故。名为法聚。】

这时,药上菩萨以自在神力从虚空上方而下至道场中,合掌顶礼佛足后向佛请法说,世尊,法聚与法聚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?因为什么缘故称为法聚呢?

这是药上菩萨于日月土佛前所闻法义,在此道场中向佛请法;如世间于外地参观访问后,将未能详尽事项,带回来继续加以探索。也是此道场中闻法大众因缘和合,法义又对此世界众生根基。

【佛告药上。善男子。法聚者名曰净行。净行者能离一切不善之法。善男子。汝见如此少众生不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法聚者为净行,净行者能离一切不善之法。你见到此道场中,如此净行的少众生了吗?

法聚者,为净行一切善法的人。法聚与法聚者之间的关系,是如此净行一切善法的少众生,依法门与净行一体;由法聚才有法聚者,有法聚者才净行法聚。

【药上白佛。唯然已见。】

药上菩萨回答说,当然已经见到。

于法聚者中,有净行者,也有净染杂行者,这是现代修行人的实际状况;而能净行一切善法者少,净染杂行一切法者多。行一切善法中带有不善,行一切不善法中带有善,根据不同因缘存在多种层次,只能自我对号入座,是净行者,还是净染杂行者。

【佛告药上。此诸众生离邪一婬一故。必得诸陀罗尼。必得具足一切诸法。】

佛对药上菩萨说,此道场中诸净行的少众生,因能离邪一婬一的缘故,必得诸法总持,必得具足净行一切善法。

陀罗尼有多义,一为总持、能持、能遮;即能令善法不散失,能令恶法不作用。二为一种记忆法;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,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,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;依记忆此一法、一文、一义,总持无量佛法。三为智慧三昧与真言密语(明咒显诵);智慧三昧即以慧为体,摄持所闻所观之法令不散失;真言密语即明咒之一字一句,具无量之义理,诵则利益广大除一切障碍。现代世中,多义为总持,也常用于长咒能总摄忆持。

法聚,为诸法总持;总持一切自然法与因缘法,又超越一切自然法与因缘法。诸净行少众生,因能离邪一婬一的缘故,必得诸法总持,必得具足净行一切善法,为童贞入道。有的修行人,“一罐子煤气”用的差不多了,才想起出家修行,或在家着急不知如何修行;却不知如何把用掉的“煤气”补充上,恢复童身;恢复童身的过程,就是修行童贞入道的过程。若修行人继续漏失“煤气”,或随身体自然衰老,则无法恢复童身,如何能童贞入道呢?“一罐子煤气”没用过的修行人,有的又不知如何转烦恼为菩提。

本经第三卷中,有四种不可思议;其一佛因缘示现世间不可思议;其二众生遇恶知识受其危害不可思议;其三诸佛以方便说法不可思议;其四法聚与法聚者净行成道不可思议。若能以此脉络来理解本经法义,本经义理权实立见,可助其忆念。

虽然现在诵读僧伽吒经的人变得很多了,但是,由于经文的形式和当今我们所学的文章形式是有些不同的,许多人在读经文的时候,总是不能理解它的意思,因此在我们看看僧伽吒经的讲解也是会对我们有很多的帮互助的。但是不管我们是看原文还是看讲解,都应该静下心来理解。


相关知识